觀察丨湖南國企重組腳步加快 改革效果要實現1+1>2才是關鍵
時間:2022-07-08 16:27:41 信息來源: 點擊:92268次
紅網時刻新聞記者 陳雪驊 長沙報道日前,湖南爆出幾家省屬國企“正在籌劃戰略重組事宜”,在國企三年改革行動“最后一戰”沖刺階段,這則消息頗為業界關注。從眼球效應看,這有點像5月長沙推出的“以租換購”政策,一經發布,為“動作之猛”的叫好聲此起彼伏——只是政府部門轉眼又對“落戶時間”“社保繳納”“名下房產”等限制條件做了說明。國企“密集”發布重組信息,除了引發關注外,在處于“國企改革三年行動”攻堅戰的特殊時期, 某種程度上,的確達到了提振行業信心、彰顯改革決心的目的。對照三年行動改革臺賬,其中有一條,叫“優化國有資本布局與結構調整”,怎么優化?主要的路徑之一,就是重組并購。重組的好處,除了上述提到的彰顯改革決心和速度之外,還有三個方面:一是可以整合資源,避免重復建設和同質化競爭,將國有資本集中于優勢產業及項目;二是可以擴大規模,企業體量增加,營業收入增加,業績和財務報表自然也不一樣;三是通過重組做大資產規模后,可以獲得更高的資信評級,更有利于獲得金融機構在貸款和發債等方面的青睞支持,融資空間擴大,市場謀劃力度自然也“水漲船高”。重組有上述好處,但并不意味著重組就一定會帶來好的效應和業績。從國企改革的歷史看,并購、重組是一種“司空見慣”的現象,如20年前全國央企數量是196家,2012年“精簡”到117家,到現在是96家。這其中有的重組后規模擴大,營收、利潤增加,的確達到了1+1>2的效果,但有的重組后造成行業壟斷,不利于市場競爭,還有的因重組后企業內部協調成本增加,所以,重組并不是越大越好。重組的效果好不好,業界有一個重要的評價標準,即看雙方的匹配度、協同性高不高。如此前湖南省水運建設投資集團(水運投)和湖南省水利發展投資有限公司組建合并成立湘水集團,把港口、水運物流、水利灌溉等幾乎所有涉“水”的產業合到一起,不僅規模擴大,而且構成了一個較為完整的產業鏈,這就屬于匹配度和協同性較高的重組。其次,要看重組是否充分利用資本市場來運作。資本市場相對更為公開透明,有成熟的資產定價、轉讓、信息公開等規范操作模式,合并后市場反應如何,可以通過股價走勢觀察,如此次湖南5家國企披露“籌劃重組”信息,雖然具體的重組方案未確定,但是股市已經有了明顯的波動反應。當然,不管國企重組是“強強組合”型,還是“剝離組建”型,在利用資本市場資源及市場化程度上,重組與“混改”(混合所有制改革)的效果,仍不可同日而語。以“省屬國企混改第一單”湖南省建筑設計院為例,其引入的幾家外部戰略投資者,如上海風語筑文化科技股份有限公司,是A股主板上市公司,中國數字科技應用領域龍頭企業,如維爾利環保集團,是具有核心技術和持續創新能力的節能環保企業,湖南省建筑設計院與這些戰略合作伙伴的匹配度、協同性非常高,所以改革速度快、成效好,混改一年后,其省外市場份額占有率即超過了200%。改革的力度有多大,開放的力度就有多大。湖南國企目前重組和“混改”的空間還有很大,面向市場展實力、展商機、引資本、聚人才的文章還要大做。如吸引社會資本方面,騰訊、阿里、五源、天圖、源碼資本、紅杉中國、字節跳動、小紅書、今日資本等資本機構云集長沙,如此多的社會資本機構,如果能因勢利導加以利用,擴大混改范圍和效能,不僅能最大程度實現市場化、公司化治理,還能為國企保值增值,提升有效監督。